携手植绿护绿 共绘绿色黄河——2023年春季梁山黄河植树活动剪影
携手植绿护绿 共绘绿色黄河——2023年春季梁山黄河植树活动剪影
来源: 本站原创 录入人员: 东平湖 时间: 2023-04-14 [ 大 中 小 ] [ 打印 ] [ 关闭 ] [ 收藏 ]
春风吐绿叶,草木初萌发,又是一年植树时。 在梁山县黑虎庙镇黄河淤背区土地,人头攒动,“红绿相间”的志愿者有的放线定位,有的破土挖坑,有的扶正树苗、有的修整树坑……原来是驻地政府干部职工与河务部门干部职工携手在梁山黄河之畔绘制春季植树画卷。 在这一幅“画卷”之中有一个元素活跃度是相当高的,时而观察树坑,时而对着树木望去,时而观察树木垂直度,他就是该局副局长刘振华。 “挖掘树坑是植树时消耗体力最多的一步,也是较为关键的一步,因为树坑的宽度、深浅直接决定了新植树木是否能成活!”刘振华指着一旁的树坑一边说道,一边拿起铁锹修整起来。据了解,原来是因为此树坑太小,在栽植树木的时候极容易对树木根茎造成伤害。经他的一番“加工”,树坑宽度不仅得到了扩容,而且其外观也到了美化。“那是不是树坑越大,树木成活的可能性越大呢?”面对这突然的发问,刘振华微微一笑道:“并不是这样的,树坑讲究适度,要比据树苗大小以及土球大小来定,要比根幅或者土球大才行,周围要加宽40-100厘米,深度加深20-40厘米左右,确保树苗根系伸展开,土球能完全放入即可,如果过分的追求大、深,一是影响新植树株呼吸,二是也浪费职工体力。”当很多人还沉浸在刘振华的现场授课中时,该局副高级工程师徐同良已经走向植好的树株行中间的位置,紧贴树株,分别向前后望去,在他与新植树株亲密“接触”时,笔者心中又泛起了一个疑问:他这是在干什么?为了弄清这其中的原委,赶紧向周围的同事请教起来。随后从刘振华口中得知,徐高工这是利用了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人站在第一棵树前面,因为光沿直线传播,如果后面的树都被第一棵树挡住,那么后面树木反射的光就不能进入人眼,人就看不到后面的树木,所以就说明这行树栽直了。 树已成行,接下来就是修整树坑,浇灌第一水了。修整树坑对于这些常年管护树木的职工来说都是手到擒来之事,铲土、培土、切边,这一系列的动作在他们手里行云流水般的完成,十分熟练。一同参与植树的梁山县直机关干部职工不由的竖起大拇指,对黄河干部职工娴熟的植树手法发出连声赞叹:“看人家黄河上植树的熟练度,无论是树木整齐度还是树坑的标准度,都没得说,不服不行!”面对此起彼伏的赞许,黄河职工脸色泛起一丝红晕,好像有了些许害羞之情。“大家加把劲,修整完树坑浇水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两点,一是水流不能太大,以防把树冲歪;二是第一次浇水,一定要浇透。”寥寥数语背后是梁山黄河人历年来植树护绿的经验积累,更是梁山黄河干部职工扎根黄河,甘于奉献的表现。 植绿护绿对于黄河干部职工来说当然不只在春季。梁山黄河河务局牢记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的道理,秉承生态优先的思想,立足黄河工程,兴建绿色储蓄银行;梁山黄河干部职工,不断植树造林,用勤劳的双手助力涌动的绿意在梁山黄河大地持续喷薄而出。 他们存入的一笔笔“巨款”,不仅是绿色的树苗,更是梁山黄河的美好未来。(田玉俭) |
- 打印本页
- 关闭本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