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主 页
要闻要讯
政务信息
基层动态
特别报道
专题关注
文学天地
地方水事
研讨交流

东平湖之变

来源: 本站原创   录入人员: 东平湖 时间: 2021-04-26 [ ] [ 打印 ] [ 关闭 ] [ 收藏 ]

编者按:东平湖是黄河下游最大的湖泊,也是京杭大运河复航和国家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重要枢纽。近日省政府批复《东平湖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专项规划(2020-2035年)》,提出在突出保障黄河防汛安全和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上,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记者到东平湖蹲点采访,从县委书记到打捞水草的群众、从基层干部到转产渔民、从外来客商到当地文旅公司,采访本上记下28个人的名字,从他们的故事看东平湖的过去、当下和未来。

登渔船,蔚蓝的湖上,远处群鸟翱翔,近岸芦苇摇曳。淡淡的白云,飘在天水相接处。

而三年前的东平湖,却是另一番景象:25万多亩的水域面积,网箱网围面积一度占到55%,每年投入湖中的饵料就达1万多吨;全县最多时有2000多艘采砂船,5万余人从事采砂工作,这些船24小时不间断采砂,东平湖成了“不夜城”;“水上全鱼宴”名噪一时,湖中有21艘餐船、湖边有79家餐饮,餐余垃圾、旱厕直排入湖……

东平湖,何以新生?

上岸

离开湖面,营生问题如何解决?

37岁的王梁,14岁开始跟着老人在湖里用网箱养鱼,规模最大时拥有300个网箱。每个网箱长30米,宽20米,手底下雇着6个工人,是全村最大的养鱼户。王梁还代销饲料,每年能销售2000多吨,是远近闻名的饲料大王。

网箱养鱼是污染东平湖的“罪魁祸首”。“家门口向南一眼看不到水面,全是网箱渔网,风一来,臭腥味熏得头痛。”王梁说。

“刚开始,网箱还不密。”王梁架起网箱的第三年,像竞赛似的,越来越多的村民参与网箱养鱼。“随着水质恶化,一亩网箱产鱼量还不如起初的三分之一。”

过去,东平湖25万多亩的水域面积,网箱网围面积一度占到55%,每年投入湖中的饵料就达1万多吨。不仅如此,湖岸村庄遍布、污水横流、杂草丛生,东平湖水一度富营养化,局部水域水质降到了V类,生态破坏十分严重。

环境污染与生态保护的矛盾越来越尖锐,把东平县推到了壮士断腕的紧要关头。

通过调研探讨,三年前县里决定:开展“九大攻坚”综合整治,彻底治理东平湖。“‘九大攻坚’行动就是:清网净湖、餐船取缔、环湖生态隔离带建设、砂场清理、拆违清障、菹草清理、船只整治、沿湖村居环境整治、沿湖路域环境整治。”东平湖管理委员会副主任、东平湖管理综合执法大队大队长叶桂军说。

“九大攻坚”行动展开,网箱污染必须根治。

告别网箱,王梁开了一家东平湖特产超市,他说,“东平湖环境变好了,来旅游的人越来越多。春节期间,我就卖了1万多桶东平湖咸鸭蛋,收入5万多元。相对于以前养鱼,收入翻番。”

上岸的老渔民,拿什么来延续水优势?

“设置护林员等公益岗是我们创新体制机制的一个重要部分。”县人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东平县已经有1879人转变身份成为护林员,在公益岗上岗,他们大多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和就业困难人员。

采访中我们了解到,一些绿化公司成立起来,吸引年老渔民种树护绿;一些渔民被安排外出参观学习,由渔业转产种植业、加工业;手工加工点开办起来,年龄较大的妇女家中就能工作。县里在全省率先设立公益岗,安置贫困人员就业……

走进新湖镇巩楼村巩树岱家的四间瓦房,一进门就被悬挂在房梁上晒干的咸鱼吸引。69岁的巩树岱从20岁开始打鱼,如今成了护林人。

巩楼村是典型的湖中村,全村没有一分地,全靠湖搞生计。去年,巩树岱领到7000元补贴,将自己5米长、15马力的渔船从湖里退了出来,加入了镇上的绿化公司,成为了一名护林人。“种树、打药、浇水、修剪,工作不是很累,一天还能收入六七十元钱。”巩树岱说。

“我们镇沿湖5.3公里,有不少渔民面临转产。”新湖镇党委委员、副镇长李成卫告诉记者,镇上这两年在湖边种植了3.4万棵树木,成立了东平青禾绿化有限公司,专门吸纳转产渔民从事绿化,如今已为200余名转产渔民提供就业岗位。

但相对于需要解决转产问题的大量人口来说,东平的任务还很重。除加强现有转产措施外,有专家指出,应当将移民迁建与生态保护、新型城镇化等相结合,鼓励超载人口向中心城区聚集。还应当增强集聚区的吸引力,形成产业高地。

治湖

机制、行动、资金,如何协调?

治理一座湖,不仅仅在“湖里”,它是一项系统性、综合性的工作,要从源头抓起,协调推进。

东平县成立东平湖综合整治指挥部,由县委主要负责同志牵头挂帅,集聚各部门力量,全面打响东平湖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攻坚战。

机制善统筹,治湖才有合力。

在东平老湖凤凰家园河湖警长警务工作站,记者看到,水利、水产(渔政)、环保、国土资源等部门在此联合办公。渔政站站长于连冬说:“湖区面广线长,非法捕捞又多发生在夜间,过去我们执法力不从心。河湖警长建立后,各部门的担当作为的意识都带上来了,我们跟民警联合执法曾一晚上抓了17名非法捕捞人员。”

当地实施河湖警长制,县公安局联动东平湖管理、海事、渔政等10部门,建立“联合部署、会议联席、巡查联合、执法联动、信息共享、矛盾联调、案件移交、归口办理”等工作机制,推进湖区治理。全县共查破涉河湖案件110起,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234人。

东平县还整合政策、编制、人员,成立了东平湖管理综合执法大队,从湖管、公安、交通运输、海事等部门抽调执法力量,开展联合执法,改变以往“九龙治水”的分散管理局面,增强了执法效果。“原来执法大队只有27人,如今已有65人,大大增强了执法力量。”叶桂军说。

从具体行动到政策指导,东平县制订出台了《东平湖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开展涉黑涉恶违法犯罪集中整治、清网净湖集中整治、砂资源集中整治、市场经营秩序集中整治和生态环境集中整治攻坚行动,多点发力,破解难题。

雷厉风行,治湖才有力度。

“清网净湖”为东平县“九大攻坚”综合整治首战,任务最重,难度最大。

“清网,最重要的是公平公正。”东平湖管理委员会主任、老湖镇党委书记陈其林告诉记者,起初定的清网政策是一年之内全部清除。有的养殖户就打起了算盘:下半年清除还可以多挣一份钱。行动上有差距,清网的难度反而大了。

当地调整政策,立即清网,不分先后。每亩给予一定补助,减轻了大半阻力。当地还整合公安、交通海事、东平湖管理综合执法大队等部门执法力量,成立联合执法队伍,设立4个执法中队,构建起常态化的联合执法监管体系,依法严厉威慑和打击少数养殖户暴力威胁、聚众阻碍清网的行为。

工作有“温情”,治湖才持久。

“治湖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群众致富,必须到群众当中,担当作为。”说这话的是戴庙镇党委书记米厚章,该镇班子被省里表彰为“全省干事创业好班子”。  

戴庙镇湖边的桑园村由于面积太小,有29户居住在紧邻的东金山村的地盘上。2018年,东金山村享受到国家政策,每人补助2.5万元搬迁上楼。留下的29户桑园村民由于不在政策范围内,只能生活在废墟中。年财政收入才1300万元的戴庙镇,想尽千方百计筹集到600万元,将29户“遗留”群众搬迁上楼。

餐船取缔是东平湖综合整治最难的一关。造一艘餐船小的要五六十万元,大的需要一二百万元,有的老板银行贷款不少,压力不小。

拆除餐船,部分商户并不买账。当地一位镇党委书记在做工作时甚至被餐船老板推入湖中。“有好几次,我们工作组都被轰了出来。东平湖没有了,生意还会有吗?我们称自己是‘轰不走’的工作组,一遍一遍上门讲政策、摆道理。”泰安市生态环境局东平分局湿地办副主任王伟说。

一方面做足思想工作,更重要的是解决商户的“后顾之忧”,让制度的刚性与工作的“温情”协调。当地协调新的经营场所,帮助商户再就业,减轻了部分阻力。“我们专门建设了特色鲜鱼一条街,并设为旅游基地。被拆除的餐船商户可优先进驻,并协助商户办理有关经营手续。集聚效应,让商户的买卖有增无减。最终,21艘水中餐船,79家近湖饭店全部拆除。”陈其林说。

治湖固然要算大账、看长远,而眼前的资金咋筹集?

泰山区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涉及济南、泰安等地,但主战场在泰安。就工程项目本身来说,项目建设投资大,工期短,任务重,没有成熟的“套路”,更没有可照搬的模式,是难啃的“硬骨头”。

泰安各级财政部门直面项目建设与资金需求的突出矛盾,通过对上争取、整合相关专项资金、推行PPP模式等多种渠道,想方设法破解筹资难题。

2019年初,东平县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建设基金签约,这是我省第一只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基金。对解决东平县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建设资金问题弥足珍贵。

借助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契机,东平县与江苏大千集团合作,总投资2.3亿元,规划建设总长度9.1公里的东平湖生态防护林。

2020年,泰安市各级通过预算安排、争取专项债券等方式筹集资金16.08亿元,支持东平湖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未来

“东平湖”到“千岛湖”,

如何走得更稳健?

“为什么千岛湖的鱼头能卖到五六百元,东平湖的一百元都卖不到?”3月3日,一见面,山东中林东平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赵建华向记者抛出了这个问题。

为了东平湖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东平县把目光投向900公里之外的千岛湖,学习淳安县治理理念。淳安的实践证明:通过推进生态治水、产业转型、全域旅游、乡村振兴,努力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转化为现实图景,走出一条护水与兴水并举、环保与富民共赢之路。

“我们利用沿湖整理出来的荒片,采取套种方式,种植牡丹、玄参、白术和金丝皇菊等40多种开花类中药材,安置近百人就业。”丰禾园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经理侯召月介绍,目前已种植面积500亩,下一步准备再种植1200亩芍药、桔梗,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2019年11月,东平县在原来景区管委的基础上成立了文旅集团,将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由政府管旅游改为企业运营,走市场化路子。“今年春节期间,东平湖景区比2019年入园人数增加4.29万人,营业收入增加113.3万元,双创历史最高水平。”东平湖文旅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毕忠良说。

东平湖旅游的卖点在“水”,东平县是三水(黄河水、长江水、汶河水)聚集地。“东平湖文旅集团重点在水文化体验上做创新,推出‘一湖吞吐江河、一城穿越古今’的水文化游,重点推介戴村坝、博物馆、黄河文化、运河文化等优势元素。尽管去年受疫情影响,我们仍然逆势增长,完成1000多万元的收入,今年将实现翻一番的营收目标。”毕忠良说。

当地还对水浒影视城、白佛山、戴村坝等景区改造升级,规划建设“影视小镇”“旅游康养小镇”,环湖节点布局“田园综合体”等现代农业项目。同时,着力发展乡村旅游,沿湖村庄实现了“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让“洗脚上岸”渔民和当地群众吃上了“旅游饭”。

泰安市委副书记、东平县委书记曲锋说:“要从根本上解决生态问题,就必须贯彻‘两山’理念,加快形成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

东平需要做的功课还不少:

第一,产业渔业和基础农业为主,品牌效益不高。沿湖各乡镇开展特色农产品和渔业生产,已经形成斑鸠店特色大蒜种植、戴庙镇食用菌种植和旧县乡台地果林种植,除大蒜种植外,特色农产品规模较小。东平湖成立渔业公司,统一养殖、捕捞和销售东平鲤鱼和刀鱼,但知名度低,产品价格较低,东平湖生态鱼的品牌效益尚未发挥。

第二,湖区产业发展处于初级阶段,专业化水平有待提高。目前湖区建设的产业园区,均以纺织服装产业、建材产业、农产品初级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一方面产业选择缺乏地方特色。另一方面,对于湖区乡镇庞大的人口规模来说,解决就业能力仍任重道远。

第三,农旅融合不断加强,服务业水平仍需提升。在旅游景点方面,主要景点包括稻屯洼湿地公园、水浒影视城、六工山景区、银山和腊山国家森林公园,但尚未形成连贯的旅游路线和互补的旅游资源体系。各乡镇围绕东平湖展开农旅结合的产业建设,初步规划建设的田园综合体和生态农渔业观光园区,规模和吸引力还需要进一步提升。

采访中我们发现,发展上,各乡镇,甚至于各片区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各地应当结合村庄区域布局规划,因村制宜,突出特色,先行先试,体现一村一品、一村一韵,同时注重抓点、连线、成片,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区。

人决定着湖水的命运,东平湖治理正由“一头热”向“全民共理”转变。东平这个千年古县,下一步如何突破,给了我们更多期待。(姜言明 曹儒峰 李 娜 苏本善)

主办单位:东平湖管理局 地址:泰安市东岳大街22号 邮编:271000
网站电话:0538-6053111 联系邮箱:dphadmin@dphhh.org